本站即將終止服務,舊有資訊不再維護更新,於五秒後跳轉至新網站。

Arsenic


本文重點

【砷(Arsenic), CAS #7440-38-2】,暴露過量的砷,主要發生在工作場所、鄰近有害廢棄物處理場或砷自然濃度高的地區。高濃度的無機砷能導致死亡。長時間暴露於低濃度的砷則可能導致皮膚變色和長出小型的繭或疣。


一、什麼是砷(Arsenic)?

      砷是一種廣泛存在地殼中的自然元素。在大自然中,砷與氧、氯和硫形成無機砷化合物。在動物和植物體內的砷,和碳與氫形成有機砷化合物。

      無機砷化合物主要是用於保存木材。鉻化砷酸銅(Copper chromated arsenate;CCA)常被用於木材的「加壓處理」。鉻化砷酸銅在美國已不再使用於住宅用途,但它仍會使用在工業上。有機砷化合物主要在棉花田和果園中被用來作殺蟲劑。


二、砷進入環境中如何變化?


三、我在什麼情況下會暴露於砷?


四、砷對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

      吸入高濃度的無機砷會使人喉嚨痛或肺部刺激。攝入非常高濃度的砷可能導致死亡。而暴露於低濃度的砷中可能導致噁心嘔吐、白血球和紅血球的產生降低、心律異常、血管受損和手腳末端有「針刺痛」感覺。

      長時間攝取或吸入低濃度的無機砷可能導致皮膚暗沉以及在手掌、腳底與軀幹長出小型的繭或疣。皮膚與無機砷接觸可能導致紅腫。關於有機砷化合物對人類的健康有什麼影響目前尚不清楚。在動物身上的研究顯示,一些簡單的有機砷化合物比起無機砷的型態其毒性較低。攝取甲基和二甲基的砷化合物可能引起腹瀉和腎臟傷害。


五、砷致癌的可能性有多高?

      許多研究表示攝入無機砷可能使罹患皮膚癌、肝癌、膀胱癌和肺癌的風險增加。吸入無機砷也會導致肺癌的風險增加。美國衛生及社會福利部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HHS)和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PA)已證實無機砷是已知的人類致癌物。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也確定無機砷是人類致癌物。


六、砷對孩童的健康有什麼影響?

      有些證據顯示長期暴露於砷的孩童可能導致智商較低,也有一些證據顯示子宮和幼兒早期暴露於砷中可能增加年輕成年人的死亡率。另外,有些證據雖顯示吸入或攝入砷可能傷害孕婦或胎兒,但這些研究尚未有定論。而在動物身上的研究顯示高劑量的砷會導致懷孕的雌性產生疾病,也可能導致胎兒體重過輕、胎兒畸形甚至是胎兒的死亡。砷可以由胎盤運輸,並在胎兒的組織中被發現。此外,在母乳中分泌有低濃度的砷。


七、在家中如何減少暴露於砷的風險?


八、目前有任何的醫療檢驗讓我知道我已經暴露於砷嗎?

      目前有檢測可測量砷在你的血液、尿液、頭髮和指甲中的含量。人體受砷暴露後幾天內,尿液檢測是檢測項目中最可靠的。指甲和頭髮可檢測過去6~12個月內是否暴露於高濃度的砷中。這些檢測可判斷你是否暴露於超過標準濃度的砷。但這些檢測無法預測你身體內砷的濃度是否會影響你的健康。


九、國內外法規

      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PA)已經設限工業污染源可釋放到環境中的砷含量,也已經限制或廢止許多將砷摻雜於農藥的使用。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PA)已設限飲用水中含砷的最高限值為0.01 ppm。

      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OSHA)已訂定,每八小時輪班和一週四十小時的工作場所,其含砷量的容許暴露值(PEL)為10 μg/m3

      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的資料,砷的每日容許攝取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為0.0003 mg/kg/day,每人每日攝入低於此量,則終身無受毒害之虞,換算下來60公斤重成人每日砷可容許攝取量為0.018 mg。

      台灣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規定,砷及其無機化合物工作場所中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PEL-TWA)為0.01 mg/m3,有機砷化合物則為0.5 mg/m3



原文出處:ATSDR(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
原文連結:https://wwwn.cdc.gov/TSP/ToxFAQs/ToxFAQsDetails.aspx?faqid=19&toxid=3
翻譯連結:請按滑鼠右鍵另存檔案
翻譯者:黃莉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稿:施淑芳老師、林依蒖研究助理
審稿: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 江宏哲主任、黃柏菁助研究員、李愛羣博士後研究員、姚凡壹研究助理、江威誼研究助理、徐如欣研究助理
重點摘錄:張惠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