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瀏覽人次:

本站即將終止服務,舊有資訊不再維護更新,於五秒後跳轉至新網站。

硝酸鹽及亞硝酸鹽

Nitrates and Nitrites

重點摘錄


本文重點

【硝酸鹽及亞硝酸鹽(nitrates and nitrites), CAS # 14797-55-8, 14797-65-0】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暴露主要是透過攝入含有這些物質的水或食物。過量的硝酸鹽及亞硝酸鹽會導致變性血紅素血症(methemoglobinemia),降低血液傳輸氧氣的能力。


一、什麼是硝酸鹽及亞硝酸鹽(Nitrates and Nitrites)?

       植物和動物需要氮來生存和成長。然而空氣中豐富的氮氣,必須先轉換為氮化合物,才可成為被植物和動物利用的氮來源,這個過程稱為固氮作用。硝酸鹽及亞硝酸鹽是兩種被植物和動物利用的氮化合物,並且最終會以氮氣的形式回到空氣中。硝酸鹽及亞硝酸鹽也會在體內產生。

       在自然界中,硝酸鹽是植物的必需營養素。在商業中,硝酸鹽大部分用於無機肥料。硝酸鹽及亞硝酸鹽也用於食物保存,以及用於一些藥物、彈藥和炸藥的生產。


二、硝酸鹽及亞硝酸鹽進入環境中如何變化?


三、我在什麼情況下會暴露於硝酸鹽及亞硝酸鹽?


四、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對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

       大部分人的暴露量不足以影響健康。

       有些人吃進或飲用異常高濃度的食物或飲料,造成變性血紅素血症(血液向組織傳輸氧氣的能力下降)以及血壓下降、心律加速、頭痛、腹部痙攣和嘔吐等相關症狀;有些人因此死亡。


五、硝酸鹽及亞硝酸鹽致癌的可能性有多高?

       有限的證據顯示,亞硝酸鹽可能會導致人類和小鼠的某些胃腸道癌症。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指出,亞硝酸鹽和某些類型的胺類或醯胺類共存於胃部的酸性環境,會產生一些致癌的N-亞硝基化合物;在這樣的條件下,IARC確定攝入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對人類可能致癌(2A)。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PA)尚未將硝酸鹽及亞硝酸鹽歸類為人類致癌物。


六、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對孩童的健康有什麼影響?

       孩童過度暴露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的反應和成人相同。

       年齡較小的嬰兒(6個月大以下)在喝下以硝酸鹽含量超過建議限量的飲用水泡的配方奶,對血紅蛋白的影響特別敏感;有一些嬰兒因此死亡。

       目前尚不清楚硝酸鹽或亞硝酸鹽是否會導致先天缺陷。有一些研究顯示攝入濃度相對高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會導致發育影響,但其他研究並未發現相關證據。


七、家中如何減少暴露於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風險?


八、目前有任何的醫療檢驗讓我知道我已經暴露於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嗎?

       有方法可以檢測血漿和尿液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但是這些檢測方法無法在一般的醫療院所進行,且臨床意義不大。

       常規血液檢查可以測出是否患有變性血紅素血症。然而這些檢測無法分辨高濃度的變性血紅素是由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或其他化學物質而引起,還是其他疾病所引起。


九、國內外法規

       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PA)制訂定了最大的容許污染濃度(Maximum contaminant level, MCL)與最大容許污染濃度目標(Maximum contaminant level goal, MCLG),硝酸鹽以氮計為10 mg/L (硝酸鹽約44 mg/L),亞硝酸鹽以氮計為1 mg/L (亞硝酸鹽約3.3 mg/L),總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以氮計為10 mg/L。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允許的瓶裝水濃度,硝酸鹽以氮計為10 mg/L (硝酸鹽約44 mg/L),亞硝酸鹽以氮計為1 mg/L (亞硝酸鹽約3.3 mg/L),總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以氮計為10 mg/L。

       美國職業安全及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和美國國家職業安全及健康管理局(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尚未對工作場所空氣中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設定規範。



原文出處:ATSDR(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
原文連結:https://wwwn.cdc.gov/TSP/ToxFAQs/ToxFAQsDetails.aspx?faqid=1186&toxid=258
翻譯連結:請按滑鼠右鍵另存檔案
翻譯: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 徐如欣研究助理
校稿: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 何瑀琪博士
審稿: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 林嬪嬪研究員
更新日期:2021年6月4日



上一頁回「環境毒物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