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瀏覽人次:

本站即將終止服務,舊有資訊不再維護更新,於五秒後跳轉至新網站。

氟、氟化氫與氟化物

Fluorine, Hydrogen Fluoride, and Fluorides


本文重點

【氟、氟化氫與氟化物(fluorine, hydrogen fluoride, and fluorides), CAS # 7681-49-4, 7664-39-3, 7782-41-4】,氟化物是一種會自然生成的化合物。低劑量的氟化物可以幫助避免齲齒;但高劑量卻會造成牙齒或骨骼的傷害。氟及氟化氫為自然生成的氣體,且會刺激皮膚、眼睛及呼吸道。


一、什麼是氟、氟化氫與氟化物(fluorine, hydrogen fluoride, and fluorides)?

       氟、氟化氫與氟化物他們具有化學的相關性。氟是一種自然生成且帶有刺鼻氣味的黃綠色氣體,它會與金屬結合形成氟化物,例如:氟化鈉與氟化鈣的白色固體,氟化鈉易溶於水中而氟化鈣則反之。氟也會與氫氣結合形成一種無色的氣體─氟化氫,溶於水後則形成氫氟酸。

       氟化物及氟化氫被用來製造特定的化學物質,氫氟酸則被用來蝕刻玻璃,而其他氟化物則被用來製造鋼鐵、化學物質、陶瓷、潤滑劑、染料、塑膠及殺蟲劑。

       氟化物常被加入飲水及各種口腔產品中,包括牙膏及漱口水以避免齲齒。


二、氟、氟化氫與氟化物進入環境中如何變化?


三、我在什麼情況下會暴露於氟、氟化氫與氟化物?


四、氟、氟化氫與氟化物對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

       少量的氟化物可以幫助避免齲齒,但高劑量卻會傷害健康。若成人暴露高劑量的氟化物會增加骨密度,然而若暴露的劑量夠高,這些骨頭會變得更脆更易裂,提高骨折的風險。暴露到極高劑量氟化物的動物會使得生育率降低及精子與睪丸的損傷。

       氟及氟化氫會刺激皮膚、眼睛及呼吸道。暴露到高劑量氟化氫也可能對心臟有危害,其通常在發生工安意外時。


五、氟、氟化氫與氟化物致癌的可能性有多高?

       對於居住在水源中含氟化物及飲水中天然氟化物較高地區居民的研究與另外兩項動物研究並未發現氟化物與癌症風險的關聯性。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認定氟化物並非人類致癌物質。


六、氟、氟化氫與氟化物對孩童的健康有什麼影響?

       在適當的使用下,氟化物是安全且有效避免及控制齲齒的方法。但在牙齒形成的期間(8歲前)吃入或喝下過多的氟化物會造成牙齒外觀的變化,這樣的症狀稱為氟牙症(dental fluorosis),在高濃度的氟化物下,牙齒會變得脆弱且有時會斷裂。

       目前沒有發表關於低氟化物是否會造成人類的生育缺陷,且在動物研究中也未發現生育缺陷。


七、在家中如何減少暴露於氟、氟化氫與氟化物的風險?

       在家中,當孩童吞下含有氟化物的牙膏、凝膠、漱口水…等口腔產品就有可能暴露於高劑量的氟化物,父母應監督孩童刷牙或者是協助在牙刷上使用最多豌豆大小的牙膏及教導孩子們不要吞下這些口腔清潔產品。居住在水源中含有高劑量天然氟化物地區的人,應使用替代的水源做為飲水,例如:瓶裝水。


八、目前有任何的醫療檢驗讓我知道我已經暴露於氟、氟化氫與氟化物嗎?

       有檢測可測量尿液中氟化物的含量,這些檢測可確認你是否暴露到高於一般量的氟化物,但尿液檢測必須在暴露後快速進行,因為未儲存在骨骼中的氟化物幾天內就會離開身體;這樣的檢測並沒有辦法在醫生診所裡進行,不過可以在大多數的檢測化學物暴露的實驗室中施行,但尿液氟化物的檢測沒有辦法預測毒物影響的嚴重程度。在特殊案例中,為了測量長期的氟化物暴露也會蒐集骨骼樣本。


九、國內外法規

       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PA)規定飲用水中含有的氟化物允許量最多不超過4 mg/L。為了避免蛀牙,公共健康服務部(PHS)從1962年開始,建議在飲用水內添加0.7~1.2 mg/L的氟化物。

       美國職業安全及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設定每八小時或每周40小時的工作時間中,工作場所空氣中氟的標準為不超過0.2 mg/ m3,氟化氫不超過2 mg/ m3,而氟化物則是2.5 mg/ m3

       台灣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規定,氟在工作場所中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PEL-TWA)為1 ppm,1.6 mg/m3,氟化氫平均容許濃度為3 ppm,2.6 mg/m3,氟化物平均容許濃度為2.5 mg/m3



原文出處:ATSDR(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
原文連結:https://wwwn.cdc.gov/TSP/ToxFAQs/ToxFAQsDetails.aspx?faqid=211&toxid=38
翻譯連結:請按滑鼠右鍵另存檔案
翻譯者:林俊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稿:黃詠愷老師
審稿: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 江宏哲主任、黃柏菁助研究員、姚凡壹研究助理、徐如欣研究助理
重點摘錄:張惠華教授



上一頁回「環境毒物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