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瀏覽人次:

中心計畫

精進臺灣環境健康-以石化工業區周邊學童環境暴露之健康影響評估著手


隨著工業發展,各種石化工廠、煉油廠等大型重工業陸續進駐,帶動臺灣石化區的經濟發展。然而,石化工業區為聚集型的重污染產業,會排放包括車輛、工業、石油燃料燃燒、製程有機溶劑等廢氣,對於經年累月暴露於石化產業之有害空氣污染物的居民,可能產生健康的隱憂。近年來雖然有不少石化區相關研究,但多有下列的研究限制:

(一)在發生環境與健康相關議題時,才著手進行環境對健康影響的評估,往往無法即時掌握長時間污染物的時、空背景變化。

(二)環境暴露與流行病學研究未同時探討,致使石化工業區污染物對健康效應之因果關係弱,不僅未能得知何種污染物造成健康效應,也無法確認污染物的來源。

(三)多數研究使用污染源擴散模式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僅能評估特定污染源對民眾的健康風險,無法評估當地居民實際所暴露到所有污染源所造成之「總量健康風險」,也難以進一步利用流行病學研究佐證。

為解決前述問題,本計畫目標如下:

一、 彙整雲林、高雄石化工業區環境暴露資料 (環境監測數據)及其污染物質的毒理資料,確認應優先關注之污染物清單,評估石化區居民「總量暴露」,並推估影響健康污染物質之風險;最後再以受體模式,推估除了工業區排放外之交通、境外移入等污染源對該污染物的貢獻比。

二、 系統性地規劃暴露評估方法學,以實地現場量測、當地微環境暴露參數調查、歷年監測收集及暴露回溯,描述不同石化工業區附近重要空氣污染物特徵、物種、時空間分布及居民實際暴露量,並鑑別指紋特徵及貢獻來源,建立石化區居民之長期暴露資料庫。

三、 於實地現場量測及微環境暴露參數調查之同一時間點,進行學童健康檢測與收集生物檢體,同時監測外在環境及學童體內生理狀況,探討石化工業區之污染濃度與學童之健康效應關係。

四、 探討石化工業區居民因空污相關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中風、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 所產生之健康成本(平均餘命損失、健康餘命損失、終身耗用之健保醫療費用與生產力損失),作為健康促進方案之擬定依據。

五、 開發並評估石化工業區居民呼吸防護具之效能,提供民眾選用口罩的參考與指引。

六、 轉譯各階段研究成果作為民眾之健康防護及健康識能之衛教資料。



上一頁回中心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