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知
出生前暴露空氣污染中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對學童的腦部白質、認知與行為發展的影響




發布日期:2015-04-28
多環芳香烴化合物是一種無所不在且具有神經毒性的環境汙染物。胎兒在出生前暴露多環芳香烴化合物被認為與學童的認知與行為障礙有關。因此,為確認出生前暴露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對學童大腦結構的影響,以及評估對學童認知與行為異常的相關性。
於1998至2006年,進行具有代表性且以社區為基礎的前瞻式世代追蹤研究(Prospective community-based cohort study)調查。在紐約市社區招募40位拉丁裔或非裔的美國女性志願者,以橫斷式的調查研究,透過醫學影像紀錄從胎兒期到7至9歲的兒童大腦發展資料。
研究發現胎兒在出生前暴露越多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學童大腦中的白質體積越小,兩者具有劑量-反應關係,且發現這樣的現象幾乎只發生在大腦左半球,甚至涉及整個左大腦表面。左大腦白質的減少與智力測驗中訊息傳遞較慢以及更嚴重的外顯性行為問題皆有關,而這些行為問題包括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的症狀與行為障礙(Conduct disorder)的問題。左大腦白質體積越小與暴露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導致訊息傳遞較慢具有顯著的相關性。此外,發現研究的對照組學童,在出生後暴露多環芳香烴化合物與大腦兩側的背外側前額葉區(Dorsal prefrontal regions bilaterally)白質的變異具有相關性。
該項研究結論說明居住在城市中的學童,若出生前暴露空氣污染中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則會干擾學童左大腦白質的發展、造成大腦訊息處理速度較慢及出現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症狀與外顯性的行為問題;而在出生後暴露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則會干擾大腦背外側前額葉白質的發展。
資料來源:
JAMA Psychiatry.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5.57
全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