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即將終止服務,舊有資訊不再維護更新,於五秒後跳轉至新網站。
研究新知
塑化劑與癌症




發布日期:2014-08-06
自民國100年國內爆發塑化劑摻入起雲劑之事件影響層面廣大,其中,塑化劑對人體造成之影響更是備受國人關切之議題。因此於民國101年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等相關政府部門,以及國內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共同規劃「塑化劑等環境毒素對健康危害之防治」研究計畫一年,以科學發展基金補助研究經費給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塑化劑等環境毒素對國人健康影響之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對生殖、生長發育之危害、對罹患癌症風險、與肥胖、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之關係。自102年度起,繼續由科技部補助,由國家衛生研究院繼續執行。
有關「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對罹患癌症風險影響之調查研究」計畫,國家衛生研究院與中央研究院陳建仁院士合作,參與研究者除了陳院士團隊之外,包括國家衛生研究院群健所熊昭所長及環職組王淑麗研究員以及台大醫院、台大公衛等團隊。從1991-92年於台北縣三芝鄉、新竹縣竹東鎮、嘉義縣朴子市、屏東縣高樹鄉、澎湖縣馬公市及湖西鄉與白沙鄉所建立的11,923名參與社區性世代研究的女性世代為研究對象,經由全國癌症登記和死亡檔進行資料連結找出乳癌病例,以進入研究時的年齡,居住鄉鎮,及血液檢體採集時間(±3個月) ,及終身雌激素暴露年數為配對條件,以病例對照比1:2方式選取,選取128名女性乳癌病例及251名對照個案為研究對象。接著將1991-92年收案時所收集冰凍之尿液檢體選出,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以高效能液相層析儀搭配串聯質譜儀,進行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之尿液代謝物檢測,檢測之代謝物含單甲基酯(Mono-methyl phthalate, MMP)、單乙基酯(Monoethyl phthalate, MEP)、.單丁基酯(mono-n-butyl phthalat, MnBP)、monoisobutyl phthalate(MiBP)、單苄基酯(mono-benzyl phthalate, MBzP)、單乙基己基酯(mono-2-ethylhexyl phthalate,MEHP)、mono-(2-ethyl-5-hydroxyhexyl) phthalate(MEHHP)、mono-(2-ethyl-5-oxohexyl) phthalate( MEOHP),及monoisononyl phthalate MiNP。觀察乳癌個案組及對照組尿液中DEHP第一階代謝物MEHP濃度,發現乳癌個案組之MEHP代謝物濃度較對照組高。塑化劑暴露濃度高者或代謝能力不佳者,罹患乳癌的風險均較對照組高,若暴露濃度高又代謝能力不佳者,則乳癌風險更高,本研究結果顯示DEHP初階代謝物MEHP與乳癌之發生有統計學上的顯著相關。本研究為重疊病例對照之研究設計,尿液檢體之採集是於乳癌病例發病之前所取得,因此能有清楚的暴露與發病的因果時序。因此本研究藉由長時間的世代追蹤研究,研究初步結果顯示,經多變項調整分析後證實,初經年齡與塑化劑代謝物MEHP與發生乳癌風險有關。 (此段結果來源為「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對罹患癌症風險影響之調查研究」計畫期中報告以及陳建仁院士於103年7月19~20日「2014健康高峰論壇」演講內容)
另外,環毒中心也執行「塑化劑婦女與嬰幼兒易感族群生殖生長發育之健康危害評估」之研究計畫,102年初步成果放置於網站「中心計畫」內。閱讀初步成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