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酚
Chlorophenols
- 氯酚是一種藉由將膽素加入氛而產生的化學製品。
- 氯酚被製作成殺蟲劑時,可能進入我們生存的環境。
- 小部分的氯酚可能進入空氣中。
- 氯酚容易附著在土壤以及湖泊、溪流、河流的底泥中。
- 會因為以下原因暴露到氯酚:存在於城市的空氣中、使用殺蟲劑時以及製作或使用以氯酚處理過的木頭。
- 在實驗研究中,動物藉由食物及飲水接觸到高含量的氯酚,結果造成肝臟及免疫系統的傷害。
- 有證據指出長時間接觸氯酚的人罹癌的機率較高。
- 動物實驗中,一種名為「三氯酚」的氯酚會造成大鼠罹患白血病及小鼠罹患肝癌。DHHS定義三氯酚即為致癌物質。
- 大鼠實驗中,氯酚可能穿過胎盤,並對發展中的胚胎造成中毒效果。最普遍的問題是延緩胸骨、脊椎、頭顱等骨骼的生長。
- 將這些產品安全地儲存在他們原本的容器中。
- U.S. EPA建議,成人飲用水氯酚含量不得超過0.04 mg/L。
- U.S. EPA建議,孩童飲用水二苯氯酚含量不得超過0.03 mg/L。
本文重點
【氯酚(chlorophenols) CAS# 74-87-3, 120-83-2】,氯酚是一種用於多種工業以及產品的化合物,接觸高含量的氯酚可能會對肝臟及免疫系統造成傷害。
一、什麼是氯酚 (Chlorophenols )?
氯酚是一種藉由將膽素加入氛而產生的化學製品,而「氛」是一種由「苯」中得出的芳香類化合物。自然界中存在5種基本型態的氯酚以及19種不同的氯酚。
大多數的氯酚在室溫下是固態的。它們有強烈的藥材的味道和氣味。在水中少量的就會被嚐到。
有些氯酚化合物被用作殺蟲劑。其他的被使用在防腐劑中。當水用氯消毒時,會製造出少量的氯酚化合物。當用氯來漂白造紙用的木材紙漿時,也會製造出氯酚化合物。
二、氯酚進入環境中如何變化?
- 氯酚被製作成殺蟲劑時,可能進入我們生存的環境。
- 大多數的氯酚被釋放出來時,會跟著水流進入環境。
- 小部分的氯酚可能進入空氣中。
- 在空氣中,陽光有助於摧毀這些氯酚化合物,而雨水會將它們從空氣中沖刷掉。
- 氯酚容易附著在土壤以及湖泊、溪流、河流的底泥中。
- 在水中、土壤中、沉積物中含量低的氯酚,微生物在數天到數周的時間內可將其分解,也就是從環境中清除。
三、我在什麼情況下會暴露於氯酚?
- 大部分人經由加氯消毒的水而暴露在低含量的氯酚中。
- 有些氯酚存在於城市的空氣中。
- 若工作需接觸氯酚或者使用殺蟲劑時,你可能接觸到氯酚。
- 若製作或使用以氯酚處理過的木頭,你也可能接觸到氯酚。
四、氯酚對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
工作者若接觸含氯酚的殺蟲劑,可能造成皮膚痤瘡以及對肝臟的慢性傷害。
在實驗研究中,動物藉由食物及飲水接觸到高含量的氯酚,結果造成肝臟及免疫系統的傷害。比起飲食正常的動物,這些動物很難增重。
餵雌性白老鼠含高劑量氯酚的水,造成一胎所產下的幼鼠數量減少,幼鼠出生的重量也較輕。然而實驗結果顯示氯酚並未造成動物不能生育。
五、氯酚致癌的可能性有多高?
有證據指出長時間接觸氯酚的人罹癌的機率較高,然而,長時間接觸其他化學物質也會造成一樣的結果。
在動物實驗中,一種名為「三氯酚」的氯酚會造成大鼠罹患白血病及小鼠罹患肝癌。美國衛生與人群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HHS)定義三氯酚即為致癌物質。
六、氯酚對孩童的健康有什麼影響?
孩童與成人接觸氯酚的途徑是一樣的,只不過孩童較成人對於氯酚製成的殺蟲劑、除草劑更為敏感。氯酚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很短,所以不太可能在母體或母乳內沉積。
目前沒有關於氯酚對於發展中胎兒影響的人體研究,在大鼠實驗中,氯酚可能穿過胎盤,並對發展中的胚胎造成中毒效果。最普遍的問題是延緩胸骨、脊椎、頭顱等骨骼的生長。
七、在家中如何減少暴露於氯酚的風險?
父母應該將小孩遠離殺蟲劑使用之處。隨時確認家事用產品的標籤,並且將這些產品安全地儲存在他們原本的容器中。千萬不要將化學物質儲存於小孩容易誤食或誤飲之容器,像是儲存於汽水瓶中。
八、目前有任何的醫療檢驗讓我知道我已經暴露於氯酚嗎?
目前沒有任何檢驗可以顯示出你是否接觸到氯氛。當氯酚已對身體產生傷害,確實有些檢驗可檢測在你身體中產生的化合物。然而,暴露於其他的化學物質也有可能產生同樣的結果。
九、國內外法規
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PA)建議,成人飲用水氯酚含量不得超過0.04 mg/L。孩童不可在連續十天或更久暴露在飲用水內含0.05 mg/L氯酚的環境中。
針對二苯氯酚,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PA)建議,孩童飲用水含量不得超過0.03 mg/L。
台灣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規定,氯酚的其中一種化合物氯甲烷在工作場所中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PEL-TWA)為50 ppm,103 mg/m3。
原文出處:ATSDR(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
原文連結:http://www.atsdr.cdc.gov/toxfaqs/tf.asp?id=940&tid=195
翻譯連結:請按滑鼠右鍵另存檔案
翻譯者:林信慧(國立成功大學)/校稿:黃詠愷老師
審稿: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 江宏哲主任、黃柏菁助研究員、李愛羣博士後研究員、姚凡壹研究助理、徐如欣研究助理
重點摘錄:張惠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