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微珠(microplastic particles / plastic beads)添加於化妝品中,如沐浴露、去角質劑和牙膏,主要目的是溫和去除皮膚角質、污垢或牙菌斑。塑膠微珠是由原料(例如乙烯)經聚合反應製成的聚合物顆粒。此外,短鏈形式的聚乙烯也被使用於化妝品黏性和構造的調整。也就是說,聚乙烯不只以單一形態存在於成份之中。然而,在水生生態中的塑膠微粒累積已讓歐盟警覺,歐洲化學局(European Chemical Agency, ECHA)便提出限制產品中添加塑膠微珠的因應對策,同時BfR也參與該案的公開討論。根據歐洲化妝品協會(Cosmetics Europe)所提供的訊息,塑膠微珠的用量從2012年至2017年間已減少97%。根據ECHA的估計,2017年歐洲經濟區生產的塑膠微粒中,塑膠微珠佔了0.2%。目前,ECHA已經提議從2020年開始全面禁止在化妝品中添加塑膠微珠。
目前BfR評估消費者不太可能因為接觸到或意外食入從化妝品中的塑膠微珠(>1微米,相當於0.001毫米)而危害健康。但是,BfR認為仍須對塑膠微粒進行更多研究以獲得可靠的數據,將有助於評估對消費者造成的健康風險。